一个讽刺又荒诞的故事英语(一个讽刺又荒诞的故事作文)
《我不是潘金莲》鹰眼评分
故事剧情:7.5分
视听语言:9.5分
演员表演:7.6分
情感体验:7.7分
综合得分:8.1分
16年11月26日,15年的金马影帝冯小刚凭借《我不是潘金莲》拿下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即富有戏剧性又可谓实至名归。
这部影片最具特色之处在于画幅的处理,冯导大胆采用圆形、方形、宽银幕画幅,交代时空变幻的同时又具有特殊的隐喻与哲学寓意。
影片不仅在画幅上大胆进行了尝试还在音乐、色彩上进行了艺术化处理,用表现主义的手法展示现实主义的事件,因此本片可谓是一部扎根于现实主义却开出形式主义之花的探索片。
对于普通电影爱好者它依然是一部好作品,因为编剧刘震云采用三线叙事的手法将李雪莲打官司这一看似简单的故事讲得妙趣横生又跌宕起伏。
片名虽有金莲二字,可电影不谈风月只见人心,用黑色幽默的手法讲述了一个严肃的“官场现形记”。
方圆之间,管中窥豹。
方圆变换的画幅不仅仅交代了时空变换, 画幅中更深藏哲学。一方面,小县城的生活用圆形画幅展示,而进京用1:1的方形画幅,进入新生活的李雪莲则用2.39:1的镜头,这些不同比例的画幅交代了时空的变化。另一方面,影片百分之八十的内容用了圆形画幅。
这里的圆是美学的圆,是人生的圆、是世间百态的圆,颇有借李雪莲打官司一事以小见大、管中窥豹之意。
小县城市里是圆形的,每个人都很圆滑,只考虑自身利益。
进京方形画幅,方形有棱角有规矩。领导干部撤职看似解决了问题实际问题的根源压根没解决。于是便有了求佛仪式性、宗教性的场景,对于普通老百姓无助之时渴望法律给一个公道,法庭说不清解决不了,又希望通过地方官员解决,地方不行再到北京,但在北京实质根源的问题压根没有碰触,也没揭发打官司真正的缘由。
于是只能祈祷上苍惩罚前夫,所有努力又回到了起点,画幅也随之由方回圆,而且转接极为巧妙,李雪莲由方形画幅走进条条框框连接的圆形窗棂之中毫无生硬之感。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方圆就是规矩,规矩既是法律约束,又是人心道德。导演借方圆变换的画幅探讨人生,探讨哲学。
形式为体,现实为核。
冯导以形式主义方式呈现现实主义问题。早在19世纪末,电影早已朝两个方向发展,即以卢米埃尔兄弟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以梅里埃为代表的形式主义。现实主义者较客观的反映世界,强调画面的真实性,形象主义者故意使素材影像扭曲或风格化。片中三种不同比例形状的画幅,抒情表意的蓝色滤镜,抑扬顿挫的京剧鼓点都是形式主义的代表。
尤其是圆形画幅的尝试,在其它电影作品中观众只有在用望远镜的主观镜头中才能短暂的看到圆形画幅,但本片百分之80左右的内容均采用圆形构图,这可以说是电影艺术在形式上的创新与探讨,在某种意义上又可以说《我不是潘金莲》是一部全新的探索片。在影片题材上选自平民化给人感觉真实的农村妇女打官司这一故事,从电影内容到化妆表演再到破旧又优美的江西婺源县城都让人身临其境、倍感真实。
这一切都符合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的出发点,但导演却用了京剧鼓点错落有致的背景音乐塑造或紧张或荒凉的氛围,同时在人物悲伤绝望之时多用蓝色滤镜遮罩,冷色调的画面更映衬了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这些都是用形式主义的手法来表现现实主义的故事,这一切艺术化的处理让电影更具可观性,艺术性,哲学性。
三线叙事,触目惊心。
编剧刘震云在叙事上匠心独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严肃的现实问题,通过或明或暗的三条故事线索让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一波三折。打官司是主线,失败爱情是副线,假离婚要二胎为暗线。打官司是整个故事占篇幅最多的部分,在打官司的过程中探讨了官民关系,透过王公道、郑重、贾聪明的名字便透漏衬托出来各级官员遇事互相推诿,老是想保住自己乌纱帽而不是真正的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处理问题。在这条线索中所表达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审核制度的进步,也是中国电影的进步。
当然因为李雪莲案件本身就是公堂上说不清的糊涂账,虽然在道德层面李雪莲的丈夫是错误的,但在法律上有白纸黑字的离婚证,钻法律漏洞假离婚获得利益本身就是不道德违法的。虽然各级官员在沟通上态度上存在问题,但案件本身始终是一笔糊涂账。
在做最终的案件总结的时候透过领导看到的是背景一层层的弧形的门,也许在维权,道德与法律,公职人员执法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都是刘震云、冯导想传达给观众的。至于副线李雪莲的爱情,结婚前每个人都有恋爱自由的权利,因为结婚时李雪莲不是处女而被丈夫侮辱为潘金莲,这是对女权意识的侵犯,人格的侮辱。
虽然我们中国在两性问题上有相对保守传统的观念,但男人女人都有寻找真爱的权利和自由。在感情上真正的背叛者是秦玉河,却让李雪莲背上了荡妇潘金莲的名号。她和大头的爱情也在利益的诱惑下走向了失败。至于暗线打官司真正的原因更令观众触目惊心,直至影片结尾才交代假离婚是为了生二胎,为了房子、为了一句话,十多年荒唐的官司生涯也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打官司不仅仅是成为了生活的意义生存的意念,官司本身就是源于道德与生命。
不是金莲是金马,金马腾飞见人心。
冯导的《我不是潘金莲》用方圆交织的画幅展示的独特的艺术魅力,用风格化抽象的表现主义形式为观众讲述了真实可信的现实主义生活,用明暗交替的三线叙事阐释了官民关系以及人性的自私。尽管影片存在个别缺点,例如人物名字过于直接化(李雪莲:与金莲有共同的莲字,却是出淤泥而不染之莲。
贾聪明:为一己私利耍小聪明。光明县等等看似有意思的隐喻但过于直接了。),思想表述过于直白化(很多人物的心思不是通过演员表演或者借景抒情的方式呈现,而是采用直接的对话和旁白的方式呈现)等缺点。但总而言之,冯导凭借《我不是潘金莲》获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是名副其实、实至名归的。
原创不易,希望广大影迷朋友可以提出宝贵建议,一起交流电影,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