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国古代忠臣被杀的例子(中国古代悲惨人物有哪些)

盘点中国历史上悲惨的十大忠臣,为国鞠躬尽瘁,结果因国惨死 我国华夏文明历史悠久,在这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人才辈出,既有功盖千秋的一代贤帝,又有能够辅佐贤帝的能臣;既有残暴昏庸的暴君,也有遗臭万年的奸人。 我们纵览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你会发现在这里面发生过太多的冤假错案,今日也许你仍是当朝的大臣,或许明天你就变成了刀下...

中国古代忠臣被杀的例子(中国古代悲惨人物有哪些)

盘点中国历史上悲惨的十大忠臣,为国鞠躬尽瘁,结果因国惨死

我国华夏文明历史悠久,在这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人才辈出,既有功盖千秋的一代贤帝,又有能够辅佐贤帝的能臣;既有残暴昏庸的暴君,也有遗臭万年的奸人。

我们纵览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你会发现在这里面发生过太多的冤假错案,今日也许你仍是当朝的大臣,或许明天你就变成了刀下鬼。正式因为一个皇帝想坐拥全天下,因此他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手段来获取。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皇帝,看似是个明君,其实暗地里就怕功高震主的大臣,所以他会想方设法的伤害那些贤臣,并且设立了十分可怕的刑法,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许多忠臣惨死在这种暴力之下。

今天就为大家说一说历史上那些为国鞠躬尽瘁的大臣,到头来又落得了一个怎样的结局。

第一位——夏朝宰相 · 关龙逢

关龙逄(前1713年—前162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名相,由于进谏忠言而被杀,享年93岁,做了发、桀两代夏王的相。

关龙逢的故乡本来有一座大墓,墓前有一座祠堂,那就是夏朝末年我国第一位以死谏君的忠臣关龙逄的陵墓。在这里松柏遮阴,庄严肃穆。

面对夏桀的暴行,当时作为夏朝宰相贤臣的关龙逢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因而他多次向夏桀进谏,要让他关怀天下民众,建立好国家,但夏桀根本听不进去。经过长时间思考之后,关龙逢决定以献黄图进谏,以借此说明国内形势危急,夏桀应多关怀朝政。

夏桀看到关龙逢的这一举动,心里非常的不耐烦,就说:“你还有什么惑众的妖言要说?”而关龙逢则侧目而视。夏桀早就对这人絮絮叨叨、净说难听话的关龙逢讨厌极了,什么也不问便把黄图焚毁,接着喊来兵士把关龙逢软禁了起来,不久便把关龙逢给杀了。

第二位——亘古第一忠臣 · 比干

比干,(前1110年—前1047年)商王文丁的庶子,商王帝乙的弟弟,殷商王室的重臣,幼年非常的聪明,并且勤奋好学。特授以少师,让他来辅佐商王帝乙。因此比干承受的托孤的重任,同时他还辅佐了商纣王帝辛,历经两朝。

忠君爱国,为民请命,勇于直言劝 谏。从政40多年,建议鼓励发展农牧业出产,发起冶炼铸造,富国强兵,成为“亘古忠臣”。

可是到了商纣王后期,由于纣王宠信妲己,导致昏庸无道,比干多次劝谏,由此激怒了商纣王,便让人杀了比干,并将其心取出,随后又将比干满门抄斩,比干遗孀在好意士兵的协助下逃出朝歌。

第三位——先秦法家代表人物 · 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

商鞅辅佐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促使秦国成为了富裕强盛的国家。前338年,秦孝公驾崩,惠文王太子驷即位,这时太子虔告发商鞅企图谋反,而后商鞅逃亡至边关,后来商鞅回到商邑,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于彤,灭商君之族。

第四位——秦朝丞相 · 李斯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秦朝闻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在秦国统一全国的时候,李斯做出了十分大的奉献,后来成为了秦朝的丞相。在秦始皇灭六国的时候,他为嬴政献计献策,为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随后李斯也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只可惜他的手法没有赵高凶猛,赵高最为忌惮李斯的权利,所以栽赃他,最后李斯被腰斩。

第五位——战国晚期法家代表人物 · 韩非子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

在那个人才辈出、百家争鸣的时代,他直接带领法家锋芒毕露,创始了依法治国的先列,而这正是商鞅变法的理论依据。可是他的死却是李斯一手形成的。其时的李斯尽管说贵为宰相,可是心胸却并不是很宽广,他十分妒忌韩非子的才 学,所以就向秦王进谏,诬陷韩非子,秦始皇便赐韩非子一杯毒酒,让他自尽了。 第六位——汉初三杰之一 · 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淮阴候,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 。我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韩信是一个有功之臣,可是他却遭到了刘邦和吕后的猜忌。当这样的一位千古名将,被吕后用奸计拐骗,不带一兵一卒自己跑到长乐去,本来以为会有好事等着他,心中还十分高兴,结果没想到自己最后被一群人用乱棍打死,而且父、 母、妻全被杀光,一代功臣就这样被灭门。

第七位——西汉御史大夫 · 晁错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

晁错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建议纳粟受爵,增加农业出产,振兴经济;在抵挡匈奴侵边问题上,提出“移民实边”的战略思想,建议募民充实边塞,活跃备御匈奴攻掠;政治上,进言削藩,掠夺诸侯王的政治特权以巩固中央集权,损害了 诸侯利益,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叛变。景帝听从袁盎之计,腰斩晁错于东市。

第八位——南宋抗金名将 ·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1141年岳飞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监察御史万候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虎视眈眈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然后可和。” 在这表里两股恶势力夹击下,岳飞大义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叛变朝廷的证据,但岳飞却仍于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被赵构“特赐死”,杀戮于临安大理寺内,年仅三十九岁。

第九位——翰林院文学博士 ·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乡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方孝孺是明朝的一位大学士,当时他是建文帝朱允文的大臣,朱棣夺得皇位以后,便要求方孝孺写一封能够让全国人服气朱棣皇位的的诏书,可是方孝孺却只在圣旨上写下了四个大字“燕贼篡位”。朱棣看到这四个之后,气得破口大骂,说要灭他九族,可是方孝孺却哈哈大笑,反骂到:反贼灭我十族又如何?可是其时,都是只有九族,诛十族又是何来?没想到朱棣把他的朋友学生悉数杀尽,列为了第十族。最后由于这件案子,一共死了873人,而且全都是被凌迟处死。

第十位——明末将领 · 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明朝末年蓟辽督师。袁崇焕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卒于崇祯三年(1630年),享年46岁。

袁崇焕戎马终身,身经百战,一生都在边远地方守护着明朝的安危。因此可以说他是最功不可没的人。只可惜后来,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离间之计,误认为袁崇焕要谋叛,因此下令凌迟处死袁崇焕,这也促成了一桩千古奇冤。历史发展到这里还不算是最悲痛的,让人最悲痛的是天下的百姓也误认为袁崇焕要谋叛,结果就在袁崇焕行刑的当天,百姓们从四面八方争先恐后的生吞着从袁崇焕身上割下来的肉,这一幕着实的令人悲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idc.ke/46313

发布评论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