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古人绝交故事(古人绝交的诗句)

作者:龚令民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这段时间关于友谊的小船又火了,各种段子层出不穷,其实翻船也是个脑力活,这船如果翻好了,说不定一下子就人品爆发火了。下面,小编就给各位梳理一下中国古代历史上绝对有影响的十大绝交事件。 1、陈馀与张耳 张耳曾经是魏公子无忌的门客,之后认识陈馀,一见投机,两人不是兄弟,胜似兄弟。后来大...

古人绝交故事(古人绝交的诗句)

作者:龚令民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这段时间关于友谊的小船又火了,各种段子层出不穷,其实翻船也是个脑力活,这船如果翻好了,说不定一下子就人品爆发火了。下面,小编就给各位梳理一下中国古代历史上绝对有影响的十大绝交事件。

1、陈馀与张耳

张耳曾经是魏公子无忌的门客,之后认识陈馀,一见投机,两人不是兄弟,胜似兄弟。后来大泽乡起义,两人跟着从了军,并逐渐成为领袖。

一次,张耳被围困在巨鹿,岌岌可危,派人去召陈馀来解围。陈馀觉得自己不是秦军的对手,逡巡不前,想日后择机再给张耳报仇。张耳于是觉得陈馀不仗义。后来项羽解了巨鹿之围。出来后,张耳责怪陈馀,陈馀耍性子,把将印甩给张耳,假意辞职。谁知张耳当真。

从此二人一刀两断,陈馀自立山头,再后来,刘邦邀请陈馀加盟自己。陈馀也好说话,只提了一个条件“拿张耳的人头来换”,而历史的最后是张耳伙同韩信杀了陈馀。

2、管宁与华歆

管宁,三国时代魏国有名的高士,据说来头也大,是管仲的后人,从小爱学习,天天都向上,饱读诗书,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号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管宁和华歆原本是好朋友,两人一起在园中种菜,忽然见到一块金子,管宁挥锄如故,华歆见了连忙捡起来,仿佛中了五百万双色球,非常开心。管宁回过头很鄙视的看着他,华歆无奈只好扔掉。

又一次,两人一起读书,忽然外面车马喧嚣,似有贵人经过,华歆急忙扔下书本,跑出门去看热闹,管宁依然读书如故。等华歆回来,管宁找来一把刀子,把两人同座的席子割了,顺便丢了句很屌的话:“子非吾友也!”

3、嵇康与山涛

嵇康,竹林七贤之一,诗写得好,琴谈得好,据说其临刑前谈了一首广陵散,还说了一句,此曲不复存矣,后来就成了成语广陵绝响的由来。只是这人才亦高,人亦怪。不过话又说回来,南北朝名士没有一个不怪的。

好友山涛(字巨源)知道他的才学,在升官时想到了他,打算把他推荐到朝廷为官,他听了非但没感谢,反而还写下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信誓旦旦地要与山涛绝交,于是这厮一下就火了。

4、赵用贤、吴中行与张居正

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老爸死。按明朝规定,父母死了,身为官员的儿子必须 “丁忧”,为父母守孝27个月。但这种事情也可以变通,那就是“夺情”。当时的情况是,张居正的改革正如火如荼,他本人不太愿意“丁忧”,而自己又不好提,于是授意下面的人给皇上建议“夺情”。

谁知,这事又不小心捅了出去,于是舆论大哗,无数的读书人觉得张居正虚伪矫情。上奏折抨击他,这其中就有他的两个学生赵用贤、吴中行,而且此二人还公开声称,他们和张居正的关系到此为止。

事件的结果是,张居正“夺情”继续,所有上折反对他的人一律拖出去打屁股。吴中行差点被打死,拖回家去的时候奄奄一息。赵用贤打得轻点,但屁股上的肉也基本不保,于是这厮别出心裁,让老婆将自己屁股上那陀打烂但尚未掉下来的肉挖出来做成腊肉,风干悬挂在客厅如锦旗般以示标榜。

5、陈梦雷与李光地

陈梦雷、李光地都是康熙朝的名人,二人是老乡兼同年。三藩之乱时,耿精忠邀二人加盟,因为家人在耿精忠手上,二人不敢拒绝,但是二人知道耿精忠成不了大事。于是商议采用一走一留的办法。陈梦雷留,留下来刺探内情。李光地走,借机给朝廷汇报情况。

康熙十四年(1675),耿精忠败局已定,李光地便上了一道《密陈机宜疏》,封裹在蜡丸之内,引起巨大震动。之后,三藩失败。李光地获得褒奖,陈梦雷被人告发。原来,在当初的《密陈机宜疏》里,李光地只署了自己的名字。于是陈梦雷被流放关外,康熙二十二年(1683),陈梦雷气愤难当,写下了四千言的《与李光地绝交书》,痛诋李光地“护已往之尤,忌共事之分工,肆下石以灭口”“欺君卖友”算是看透了这个曾经的好友。只是覆水难收,历史再也不可能从来了。

6、曾国藩与左宗棠

曾左二人都是一代牛人,曾国藩率领湘军剿灭太平天国就不说了。左宗棠呢,同光时期,朝廷上有句话,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可见,二人都不是什么等闲之辈。前期,左是曾的下属,后来成为同僚。感情可以,互为奥援。

二人交恶源于一事: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攻克天京后,洪秀全的儿子洪福王到底是死是活。曾国藩给朝廷上折子说死了,他自己烧死的。左宗棠上折子说还活着,跑到广西去了。

为这事,一向修养很好的曾国藩怒了,极力反驳,并说左宗棠危言耸听,想要邀功。左也火大,说曾国藩沽名钓誉,愚弄朝廷。于是事情越闹越大,谁调解也没用。

从此二人再无往来。直到曾国藩死的时候,老乡左宗棠才跑来吊唁,并送来一幅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算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7、康有为与梁启超

梁启超是进士,康有为不是,但是康有为名气大,在万木草堂讲书的时候,梁启超就慕名前往成为康的第一高徒。之后戊戌变法,二人都爆得大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二人思想上认识的差距越来越大。以至于后来康有为跟着张勋拥戴溥仪复辟。

张勋自称武圣人,称康有为文圣人。成为一时笑谈。也就在这时,梁启超说了一段非常经典的话:“且此次首造逆谋之人,非贪黩无厌之武夫,即大言不惭之书生,于政局甘苦,毫无所知。”所谓大言不惭之书生其实就是说的老师康有为。

康有为知道事后暴跳如雷,咬牙切齿,写诗大骂梁启超:鸱枭食母獍食父,刑天舞戚虎守关。逢蒙弯弓专射羿,坐看日落泪潸潸。从此二人分道扬镳。不过后来还是逐渐和好了。

8、俞樾与章太炎

俞越何许人也?估计很多人不太熟,其实他是晚清有名的饱学之士。他有个儿子叫俞陛云,是光绪年的探花,他有个孙子叫俞平伯,是有名的红学研究专家。

章太炎名气大,就不介绍了。章太炎年轻的时候曾在俞樾门下读书,深受器重。后来国门大开,章太炎从浙江出去后,逐渐受新思想影响,满脑子的种族革命思想。1900年义和团事件后,他提出了对时局的主张:驱逐满蒙,并割辫明志。

第二年春,他去苏州拜望恩师,秉持忠君底线的俞老师见他火冒三丈,声色俱厉地斥责他“背父母陵墓,讼言索虏之祸,不忠不孝,非人类也!”并扬言断绝二人之关系,把章太炎逐出师门。

不过事实上二人的关系并没有真正断绝,俞老师当时只不过冲动了一点罢了。

(本人郑重声明,本号所有文章均系本人原创,所选图片皆出自网络,在此致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idc.ke/46396

发布评论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