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电影明星有哪些(华人电影明星排名)
原标题:盘点:影响华人影坛的十位强人 郑正秋 生卒年1889年-1935年。原籍广东潮州,1902年毕业于上海育才公学,曾从事新剧运动,受聘为《民立报》剧评主笔,倡导戏剧应成为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1913年与张石川合组新民公司,共同编导了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1922年与张石川等共同创办明星影片公司。 一...
原标题:盘点:影响华人影坛的十位强人
郑正秋
生卒年1889年-1935年。原籍广东潮州,1902年毕业于上海育才公学,曾从事新剧运动,受聘为《民立报》剧评主笔,倡导戏剧应成为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1913年与张石川合组新民公司,共同编导了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1922年与张石川等共同创办明星影片公司。
一生共编导影片40余部,是第一代导演中的佼佼者。1913年,《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被夏衍誉为“为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1923年编写了电影剧本《孤儿救祖记》,第一次为国产片带来远远超过外来影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1933年编导的《姊妹花》是中国最早的有声故事片之一,创下了在同一家影院连续放映60余天的空前纪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邵氏兄弟邵氏兄弟1925年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从事影片的摄制与发行。1958年,邵逸夫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建立起一座辉煌的电影王国。邵氏兄弟80年间共拍摄影片1000余部,以商业娱乐片为主,但不乏佳作,有40多部影片获得各类电影大奖,创造了多个第一,如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武侠片《女侠李飞飞》、第一部片上发声的有声片《歌场春色》、第一部粤语片《白金龙》,开辟了黄梅调电影和新武侠片两种新的电影形式……邵氏兄弟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走过了中国电影发展的每一步,并且在每一阶段都留下了深深的印痕。他们的历史几乎是中国商业电影发展的缩影。蔡楚生生卒年1906年-1968年。广东潮阳人,1929年进入明星影片公司,以副导演兼美工师的身份协助著名编导郑正秋工作。1933年拍摄的《都市的早晨》是他的成名之作。抗战期间,蔡楚生先后认识了周恩来、毛泽东等人,开始自觉地为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抗战胜利后,按周恩来的指示,与其他影人共同建立了进步电影的阵地———联华影艺社,一年后又改组成立昆仑影业公司,蔡为编导委员会成员。在战后物资极其匮乏、自身重病未愈的情况下,蔡楚生又与郑君里合作,奋力完成了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一江春水向东流》。主要作品有《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南海潮》等。由于对中国电影事业和电影艺术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他被评论界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赵丹生卒年1915年-1980年。祖籍山东肥城。1932年进入明星影片公司。主要作品有《琵琶春怨》、《上海二十四小时》、《女儿经》、《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中华儿女》、《遥远的爱》、《幸福狂想曲》、《关不住的春光》、《丽人行》、《乌鸦与麻雀》、《武训传》、《李时珍》、《海魂》、《林则徐》、《聂耳》、《烈火中永生》,他代表了中国20世纪60年代前后的电影表演最高水平,享有相当的国际声誉。周璇1918年生于江苏省常熟,1957年9月22日去世,终年39岁。周璇一生共出演了40多部影片,并主唱过电影主题曲和插曲100多首,因其在电影《马路天使》中饰演女主角小红,并在影片中主唱的两首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而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银幕偶像。主要作品还有《李三娘》、《董小宛》、《苏三艳史》、《长相思》、《歌女之歌》、《莫负青春》、《忆江南》、《夜店》等。该片获第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美术奖;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文化部1980年优秀影片奖;第2届“文汇电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第1届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奖;1995年上海影评学会中国电影90年“十大名片”之一谢晋生于1923年,浙江上虞县人。1953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谢晋先后任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委员。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等国际电影节评委。其它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获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3项大奖;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4项大奖。《芙蓉镇》获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4项大奖;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4项大奖。《女儿谷》获1995年第4届全国大学生电影节特别荣誉奖。《鸦片战争》获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5项大奖;1997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美洲特别大奖”。《最后的贵族》获第1届中国电影节荣誉奖。李小龙生卒年1940年-1973年。生于美国旧金山,祖籍广东顺德。1966年因参演《青蜂侠》一举成名,开始私人教授好莱坞名人中国功夫。在不少外国人的心目中,李小龙就是中国功夫的化身。1971年11月被国际武术权威杂志《黑带》列为“世界七大武术名家之一”,被誉为功夫之王、武之圣者。1972年凭《精武门》一片获金马奖“最佳技艺奖”,1993年好莱坞名人大道铺上李小龙纪念星徽,1993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